中国房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

Fangshan UNESCO Global Geopark of China

2018.11.14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微课堂(十一)

神奇上方山

梦幻云水洞

 

上一期我们从白草畔地质背景、生态环境以及地质景观等不同方面了解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百花山-白草畔园区。今天我们将走进公园的另一个园区,体验它神奇与梦幻。

 

上方山景区位于首都西南房山区韩村河镇境内,距京城65公里。

 

1、上方山景区概况

上方山景区位于上方山-云居寺园区的北部,以岩溶地貌、佛教寺塔和自然森林景观为特色。以天柱峰、骆驼峰为代表的岩溶山峰和华北地区开放最早、海拔最高的“云水洞”为代表的岩溶洞群构成了景区的九洞十二峰之美景。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禅院和华北地区最大的古塔群,更是展示了上方山1400多年的佛教文化历史。上方山集林、洞、寺、山、石各类景观于一体,享有“南有苏杭,北有上方”之美誉。

 

2、天柱峰(岩溶石柱)

天柱峰为房山特有的岩溶石柱,是山体随着新构造运动的抬升,周边岩石沿着裂隙溶蚀崩塌形成的,海拔864米。组成天柱峰的岩石为12.2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硅质条带白云岩。受黄山店断层作用影响,老地层雾迷山组盖在了新地层铁岭组之上,形成了地质学上的“飞来峰”。

 

3、骆驼峰(房山岩溶地貌)

“骆驼峰”岩石为10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中元古界蓟县系铁岭组白云岩。由于部位不同,岩溶作用强度不同,有的部位发育为峰丛,有的部位依然是一体的岩溶陡壁,该处是峰丛与岩溶陡壁组合成骆驼的造型。

 

4、云水洞

云水洞为上方山九洞之首,位于景区中部,是我国华北地区最早开放的溶洞,同时也是地质公园内海拔最高的溶洞,素有“幽燕奥室”之称。云水洞洞体614米,海拔约530米,洞穴之间分别有天然小门和管洞相连接。洞内石笋、石柱、石花、石琴、石鼓等沉积景观遍布洞厅,构成了色彩斑斓、光怪陆离的景致。洞壁的石花在强光电筒的照射下,洁白如玉,晶莹剔透,用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。

云水洞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第2洞厅的巨大石笋,它周长49.5米,直径8米,高度38米,顶部接近穹状洞厅的顶部,称为“擎天柱”,规模居亚洲第一。云水洞“擎天柱”同时也是上方山最著名的景观之一。

 

 

此外,第2洞厅还有一根倒了断为三截的石笋,被称为”塔倒三截”,科学研究价值最高。科学家们应用轴系法测定了6个年龄样品数据,石笋边部年龄为29万年,中心年龄为33万年,为全国最老的石笋。

 

 

5、兜率寺

上方山原有寺庙120座,许多在历代的战乱中被毁弃,目前仍存72座,其中规模最宏大的当属兜率寺。兜率寺始建于隋代,由大雄宝殿、钟楼、鼓楼组成,殿宇居山正中,群峰环拱,诸庵翼附,甚为雄伟。雕刻于大殿后墙石壁上的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,归纳了佛经中的四十二段语录,是佛经中的精髓。

 

6、云梯

自山门上山,一座距今800年之久的云梯是上山的必经之路。该云梯依壁随崖,拾阶而上,共262级。两侧有铁索供人攀扶,因其险峻陡直,有直上云霄之势,故称“云梯”。云梯扼持于山路咽喉之处,是明代永乐年间所建,左倚高岩,右临深壑,上列石柱。环垂铁索,甚是壮观,曾是电影《智取华山》里华山天险外景地。

 

7、四大树王

上方山总面积329.3公顷,是华北地区唯一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,森林覆盖率达90%以上,负氧离子浓度是一般空气的8倍,有“天然氧吧”的美誉。其植物种类以侧柏、油松、栎树为主混交生长,植被有645种,103科,363属,其中药用植物就有300多种,“上方山三宝”香椿、黄精、拐枣享誉京城。

 

上方山古木参天,有北京地区最大的古树名木群,其中一级古树名木24株、二级古树426株,声名显赫的四大树王:柏树王、槐树王、银杏王、松树王虽历经千年岁月风霜,却依旧风姿绰约,独领风骚。

 

 

历史由来

相传,在晋代燕国广阳(在今北京良乡东十里许,晋时属范阳),有个叫霍原的人,字休明。他的学识和品行都很高尚,曾云游各地讲学。
霍原,字休明,广阳人。十八岁入京师太学行礼,留校学习,成绩优良,同学中多贵族子弟,对他很尊重。叔父被人诬陷,定为死罪。霍原以身相代,备受酷刑,后终得雪冤,无罪释放。西晋元康(265-317)时,为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,霍原与王褒等人曾一度隐居在绿屏山(现房山境内的上方山)。建立讲堂宿舍,广召贤良传授学问,弟子最多时达数千人之多。燕王按月赠羊酒,时人称其为“冀北夫子”。
公元341年,统治燕国的幽州都督王浚,发现当时社会内战不休,妄想称制僭位,曾派人先后六次聘请霍原出山相助,想借用霍原的聪明才智,帮助他。但霍原却坚决不从,王浚脑羞成怒,一气之下杀死了霍原,并将霍原的头悬挂起来示众。他的学生和当地百姓十分悲伤,连夜将霍原的尸体收殓埋葬在六聘山西南(晋史和房山县志都有记载)。当时有一首童谣,歌词是“天子在何许?近在豆田中”。王浚以豆做霍,收杀了霍原。后人为了纪念他,就将“绿屏山”改名“六聘山”了。“六聘霍原出仕”的佳话在当地也广为流传颂。
由此,上方山又得名“六聘山”。后来,燕郡太守卢道将,为他立起祠堂,不少人还为他撰写悼念诗文。元代刘因曾作诗一首,以贤追念:

西山霍原宅,古迹犹可稽。
重吟豆田谣,愁云落崩崖。
知己在明哲,何世绁尘羁。
君观括囊戒,无盈庶无亏。

首页标题    科普园地    科普活动    2018.11.14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微课堂(十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