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房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

Fangshan UNESCO Global Geopark of China

朝圣地质先辈遗迹

 

 

上一期,洞察志愿者们发现的黑色石钟乳和两具人骨的文章,受到热心网友的关注和询问,小编这里表示感谢,各位的关心和关注是对我们公益事业最大的鼓励。最近黑色钟乳石的检测结果出来了(如图1所示),样本中FeO的含量高达65.7%,是个十足的“铁疙瘩”(Fe含量为65.7% × 77.7% = 51.0%),话虽然这么说,那咱们也别叫它“铁钟乳”或“钟乳铁”,按照2024年1月1日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——岩溶洞穴基本术语》(GB/T43217-2023)的解释,“洞顶滴水形成的次生化学沉积物”统称是石钟乳。另外,那两具人骨,有人怀疑是户外抢劫杀人、有人猜测是古老祭祀。经核实,人骨早在20年前就已经在这里了。也有热心群众向警方报过案,我们相信“正义也许会迟到,但绝不会缺席”。下面进入本期正题:

图1 黑色钟乳石

提起房山的矿业资源,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有煤、石灰石、大理石等,这些资源曾经支撑过首都的建设。而另一种矿藏银,曾在明清时期有过大规模开采,相传这矿洞里有条奔腾不息的大河,与黑龙关相连。但因何故停止开采?是因为开采完了吗?这里留下了太多的谜题,等待后人的解答。本期洞察志愿者将带您一同前往古洞坡——古银洞,一同寻觅几百年前,先人在银矿洞生产、生活的迹象,联想一下当时这里的人和事。

 

古银洞口合影

本期考察活动共有志愿者16人参与(其中有6人是第一次参加洞察活动),担任本次领队任务的依旧是我们的王哥,他在交代完人员分组、注意事项以及护林防火要求后,于10点10分将全队分为先锋、保障、测量三组,大家开始向古银洞进发。才进峡谷不到100米,大家就见到了被称为“太行三大绝壁奇花”的槭叶铁线莲和独根草。两者经常伴生于一片山崖上,这个时节正处在花期,一簇簇白色的铁线莲如崖壁仙子,随风飘曳,争奇斗艳。这里需要提示大家,槭叶铁线莲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,咱们看看就行了,千万别上手,上手就坐牢。队伍在谷底行进20分钟就被10米高的陡崖挡住去路,正当先锋准备攀岩而上时,发现在右侧有一条宽不足半米的贴崖小径可以绕过陡崖,这个贴崖小径有人为开辟的痕迹,应该是当时采矿人的必经之路。队伍行进在这条路上,仿佛化身成旷工、背夫,踏上了日复一日的挖矿致富路。

进入山谷

独根草(李锐摄影)

槭叶铁线莲(李立摄影)

盛开在崖壁上的槭叶铁线莲(刘淑英摄影)

 
翻过山岭,避开陡崖再次回到峡谷,一路爬升半个小时后到了一处地质遗迹分布点,俗称三碰水。这里有一条长度在200米的阶梯状陡坎,在千万年山水不断冲蚀下,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壶穴7个,最大的一个直径约8米左右,最小的跨度2米,其中2个大的壶穴中还有积水。如果在这里放置红外相机,没准可以监测到野生动物饮水画面。另外,此处上下还有2个天然洞穴,下面的洞穴纵深3米,已经被碎石填满,上面的洞穴纵深6米,是圈养羊的好地方。

三碰水

石台阶

过了此段开始走出峡谷,往山岭上爬。翻过第一道山岭、穿过侧柏林后,见到了第二处地质遗迹点。这里有条长度50米的叠层石出露点,纹理清晰可辨。此时,队伍已经走了2个小时,还剩四分之一的路程,天气也渐渐阴了下来。队伍行进于蜿蜒的山岭与山腰之间,越过一片滑坡点后,在杨树、古柏之间发现了一些残垣断壁。站在最高点可以看出,这里是个三进的阶梯院落,虽然看不出房间的具体用途,但从格局上猜测,这里应该是当时处理矿上业务的“事务中心”。在一块约3平米的平整岩石上,发现了刻于岩石上的“四方米字”图案,经查阅资料,这个案是“茅坑棋”,也叫“米筛棋”。试想一下,在当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工人们闲暇之余,这个棋盘应该很受欢迎:两人博弈,周边围着一圈观棋的工友。在遗址下方还发现当时喂骡马的食槽,旁边就有山泉水流出,周边留下了很多野生动物的脚印。猜测当时这里应该是一处储存山水的地点,如今是天然的动物饮水点。

叠层石

叠层石出露点

 

行至此处,通过地图可以看出“事务中心”距离古银洞口直线距离464米,我们考察队伍当时走了约30分钟,如果是腿脚快的人,这两处半个小时走一个来回问题不大。到达洞口后队员们边休整边分工,在考虑返程时间后,确定14:30为出洞时间,13点整正式开始对矿洞进行测量考察。

 

事务中心

事务中心处的食与山泉出水点

        

事务中心遗迹

事务中心的槐树

 

古银洞共有大小矿洞口5个,本次考察矿洞是洞口处用红漆写有“入口2001.5”字样的矿洞。先锋组打头阵探路,保障组随后做接应,测量组最后进洞。进洞需要蹲行17米后才能进入矿洞内部,到达矿洞内部就可以正常行走了。在主洞道两侧满是小的支洞,仅能一人钻入,纵深均不足5米。深入主洞92米时到达一个分岔口,右侧洞道有原木支撑,按照先锋组在左侧洞道做的标记,测量组向左侧洞道继续测量。深入矿洞117米到达一处旷工休息区,这里洞厅宽敞,四周小的支洞有4个,洞厅中间位置有明显用火痕迹。左右各有一条较长的支洞,经测量其中一支洞长度为33.6米,另外一支长度为25.4米,连通至92米处的岔口有原木支撑的洞道。考察到此时,已到出洞时间。本次测量完成第一矿洞长度187.1米,深度11.5米,剩余洞道择日继续测量。

测量的第一个矿洞入口

矿洞内复杂的支洞

其他矿洞入口

发现一块风化严重的黄铁矿     支洞探索

      

志愿者在测量一号矿洞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已测量洞道走向

小志愿者用蜡笔在测量点进行标记

 

出洞时,保障组将洞内的遗弃物进行了清理,从原路返回到“事务中心”。沿遗址残垣向右切,行约15分钟到达文保点“岩画”。这里地图上距离“事务中心”直线距离229米,共有岩画六组,总计30米,高2.5米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《<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>词曲创作地——霞云岭》书中查阅,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。就这些岩画,有志愿者老师认为此图图2应该是这个神祇——雷火都元帅统摄三山炳灵仁惠帝君,俗称泰山三郎,或炳灵公。泰山三郎是恶神,能压住洞里的恶鬼。

 

清理洞内遗弃物

清理洞内遗弃物1

 

岩画不远处观影平台的棋台

岩画不远处观景台的棋盘原图

岩画不远处观景台的棋盘复原图

 

岩画处疑似人工开凿的脚踏

岩画人为凿的穴

        图2 神祗?

 

 

另外,此处岩画有多处人工凿的石孔、石阶的地方。我们猜想,这里当初可能有过建筑物搭建在岩壁上,这里可能是矿工的集体宿舍或是娱乐场所。考察完岩画后,跟着先锋组选择了一处新开辟的下山路线,在“岩画”不远的平台的大岩石上发现另一处类似于棋盘的图案,旁边的石块还有一个凿坑,结合这里的风景,我们猜想这里当初也许有个简单遮阳避雨的亭子,工友们在这里下棋。沿着山岭,切到峡谷,队伍于18:35分安全回到出发地点。

将洞内的遗弃物带下山

团队协作

陡坎下降

 

本期活动结束,第二期古银洞测量期待您的参与。

 

END

房山世界地质公园

洞察志愿者联盟

期待您的加入

咨询电话:01060313899

 

 

撰  稿 人:松鼠(志愿者)

图文编辑:轩香君 尚冉

核      对:空错(志愿者)

审      核:景之星

 

首页标题    公园动态    朝圣地质先辈遗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