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葫芦里的秘密——仙栖洞之水哪里来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这是朱熹在半亩方塘边看到水面光影后发出的感慨,对于生活在地表的我们而言,要寻找到一个池塘、一条河流的源头并非难事,只要跟着流水追本溯源就可以了。但如果这是一条地下河呢?我们该如何追踪它的源头?
石花洞、银狐洞和仙栖洞是北京少有的常年有地下暗河的溶洞。银狐洞的地下暗河已经开发成景区点,游客们可以进入洞底,在小船上躺平,沿着河道前进,并从另一个口子登岸。石花洞的地下暗河还在深处默默流淌,那是洞穴圈子里的一个传说,没几个人能描述清楚。
仙栖洞不一样,它远离石花洞和银狐洞二十公里,隔着很多山梁,但也有水,而且水量不小,进洞一般要乘船。追本溯源,水声隆隆处,一条地下瀑布,从洞内的一处崖壁上跌落,甚为壮观。

为考察仙栖洞的水源,弄清水质,洞察联盟组织了一次活动,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董老师,带上他的专业仪器开展考察,此外,潜水专家刺猬也专程赶来,一探这里的地下水道。
大部队集合完毕,步行上山,进入洞穴,循着水声,来到瀑布处,登崖壁上的铁梯小心翼翼而上,见咕咕清水从两人宽半人高的洞口源源涌出。初水浅,再往里走,水越来越深,听管理处人员说,水会淹没到头顶。
洞察联盟从来不缺少专业选手,刺猬马上换上潜水衣,外披探洞服,戴面罩,携氧气瓶,在队友胜利的护送下,钻进水洞,在一个拐弯之后,他俩的背影消失了。
水清澈见底,恍如镜面,不忍濯足。

我们只能在外面,一边耐心等待,一边期盼两位勇士安全归来。
过了半个多小时,刺猬湿漉漉得出来了,说他俩沿着水道走到头后,见一斜坡整个被水淹没,若继续前行必须潜水。潜水的基本要求是,必须有两人同时下潜以防万一。胜利没有佩戴潜水装备,为了安全,本次溯源只能到此为止。但这次探路,为我们的明年的计划打下了基础,根据历年地下水位数据显示,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水位最低的时期,约定明年春天再来此处考察。

100多年前,斯文·赫定来到西域探险,在考察罗布泊时,他们于河床上意外捡到了古代的钱币、木雕和残件,最终发现了一座被掩埋在地下的古城——楼兰古城。历史就像不忍离开的老人,总是依依不舍,试图留下点什么,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。
大自然下了一场雨,当雨水浸润了山林,流进了山谷后,它们随后又去往了哪里?其实自然和历史一样,都不会埋没自己,他们会在苍穹之下,留下自己的痕迹。但是,要读懂他们的蛛丝马迹,我们需要学会阅读自然的语言。
当董老师看到瀑布的模样后,他就断定,这里的水不是深层岩溶水,而是构造裂隙水。也就是说,有条断层把地下河道切断了,这才导致这里成为出水口。因为溶洞水的岩壁,应该是充满了溶洞沉积物,但这里石花、石笋、石钟乳等代表性沉积物非常匮乏。
于是,他和研究生在水道出水口采了些水样,准备回去化验。一周后,结果出来了,水样化学检测结果与相关指标证实这确实不是深层地下水。

在出洞口的时候,与一位当地人聊天,他提到,如果霞云岭下雨了,这里就会发大水。我们问,那要过多久才有反应,答曰一天左右。噢,原来这条地下河与霞云岭那边的河流有关。董老师认为,如果下次有机会和霞云岭的河道采水,并与这里的水作对比,就可以更加确证两者之间的关系。
霞云岭位于仙栖洞的北面,直线距离约六公里,两者又是如何贯通的?这时,我们必须要从构造地质的角度去考察。
当我们把仙栖洞、唐人洞、银狐洞、石花洞投影到北京市的水文地质图上时,一个清晰的答案出现了。那就是,有一条断层贯穿了这几个洞。换句话说,仙栖洞的水,是因为霞云岭的大石河的河水通过断层系统,进入到石灰岩溶洞的洞道体系里,并最终在仙栖洞的断层涌出。银狐洞的地下河,可能也是同样的道理。而河北镇之所以洞穴发育,也都与沿途的断裂系统有关。

大石河是一条山谷河流,四周的雨水,除了部分下渗到浅表地层外,其余的都汇聚到这里,所以也是天然的集水器。但大石河之所以常年干枯,是因为它的干流和支流,通过各种渠道,下渗进入到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下水库了。
我脑海子浮想起一个画面:某人化身为西游记里的金角大王,手里拿着一个灰色的宝葫芦,大喝一声“收”,大石河的水,瞬间都被收进了宝葫芦。
我们这些探洞爱好者,就仿佛孙悟空化身的一只小苍蝇,挤进葫芦,就想一探宝葫芦里的秘密。

最后,为了显示我们洞察联盟的学术水平,我们用董老师所检测的仙栖洞岩溶水化学结果作为总结:
重金属元素(As、Cr、Cd、Pb、Cu、Ni、Zn、Mn、Co)含量均处于极低水平,多数低于或接近检测限值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5749-2022)的相关要求,该处水样中重金属离子浓度均远低于标准限值,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。水体中 HCO₃⁻(213.6 mg/L)与CO₃²⁻(216.1 mg/L)浓度高,表明岩溶作用对水化学特征的显著影响。pH 值约为 8.56,呈弱碱性,TDS为219 ppm,电导率为442 μS,整体矿化度和溶解离子总量较低。氧化还原电位(-52 mV)偏低,可能反映局部还原性环境条件。整体来看,呈弱碱性碳酸氢-碳酸根型水,为典型的受岩溶作用主导的地下水化学特征。该岩溶水样水质清澈,重金属含量极低,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和水库水渗漏补给,通过地下裂隙通道流动和排出。因未经过长时间的含水层过滤,因此不适宜直接作为饮用水源。
